石破茂的“绝对不妥协”,正是对这一威胁的直接回应。汽车产业不仅是日本经济的支柱,更是无数家庭的生计来源。一旦关税重创车企,日本的就业市场和地方经济将面临连锁反应。他认为,任何让步都可能动摇日本经济的根基。此外,特朗普的汽车关税政策不仅针对整车,还包括钢铁、铝材等关键原材料,以及汽车核心零部件。这意味着,即便日本车企通过在美国本地化生产规避部分关税,供应链成本的上升仍将不可避免。日本经济新闻的调查显示,近七成的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表示关税负担将增加,其中超过一半的企业计划将成本转嫁给整车厂商。价格转嫁必然推高汽车售价,最终可能导致美国市场需求下滑,进而波及日本车企的全球布局。
更令人担忧的是,关税可能引发全球汽车产业的生产格局重构。调查显示,四分之一的受访日本企业正考虑将生产从日本或第三国转移到美国,以规避关税。比如,汽车弹簧制造商尼帕茨已决定维持美国生产,并将部分原计划转移到日本的产能重新调回美国;汽车照明企业小糸制作所也表示,可能根据客户需求减少墨西哥生产,增加美国产能。最大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电装公司,也将在今年5月,把在中国制造、面向美国出口的零部件撤回到日本生产。这种“被迫本地化”的趋势,不仅推高生产成本,还可能削弱日本本土的制造业基础。
石破茂的强硬表态,是为了争取更多谈判空间。他清楚,若日本轻易妥协,不仅会让车企在短期内承受巨大损失,还可能在长期内导致日本制造业的空心化。当下,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与数字化的十字路口。无论是丰田的混合动力技术,还是本田、日产的电动车布局,日本车企都在为下一代技术投入巨资。然而,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可能让这些企业在研发和投资上捉襟见肘。野村证券的报告指出,若关税全面实施,部分车企的盈利能力将大幅下滑,甚至可能无力支撑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所需的资金。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日美安保条约》表达了不满,认为美国必须保卫日本,但日本却不必保卫美国。他还提到美国对日本存在贸易逆差,称日本“赚了很多钱”
日本首相石破茂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会谈受到国际舆论广泛关注。自安倍晋三与特朗普建立密切关系以来,日美关系的发展似乎一直受特朗普个性和政策风格的影响。现在石破茂接过了接力棒,能否成功复制安倍的成功之道,成为日美关系的关键人物,答案并不简单
据日本共同社等媒体报道,日本首相石破茂确认不会在从南美返回日本的途中与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举行面对面会晤。尽管他此前有此打算,但特朗普的过渡团队已告知日方,当选总统原则上不会在就职前与外国领导人会晤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4日宣布,首相石破茂计划于本月6日至8日访问美国,并与总统特朗普会晤。林芳正表示,如果情况允许,石破茂将在2月6日至8日期间前往华盛顿特区,与特朗普总统举行首次面对面的日美首脑会谈
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出发访问美国前对记者表示,他将努力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建立信赖关系。他还表示,希望日美能在经济和安保问题上合作。石破茂计划于当地时间7日在华盛顿与特朗普举行首次面对面会谈,并在会谈后举行联合记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