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密封件作为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生产设备的选择和配置对于保证密封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密封件的生产涉及多种不同的设备和工艺,车床、磨床、钻床、抛光机、超声波清洗机、碳化硅炉、石墨压机、橡胶硫化机、橡胶压机等多种生产设备。
密封件作为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生产设备的选择和配置对于保证密封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密封件的生产涉及多种不同的设备和工艺,车床、磨床、钻床、抛光机、超声波清洗机、碳化硅炉、石墨压机、橡胶硫化机、橡胶压机等多种生产设备。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密封件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显示:随着国家对高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扶持力度的加大,以及工业4.0、智能制造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广,密封件市场容量将持续扩大,预计2029年我国密封件市场容量规模达到2884亿元,同比增长8.01%。
2024年上半年,新材料板块走势整体呈宽幅震荡态势,短期内承压明显。1月至2月初,新材料指数表现较为弱势,呈现加速探底趋势,大幅下跌后呈现技术性反弹,然后随着“新国九条”、“新质生产力”等政策预期强化,指数呈现出逐步震荡修复。总体来看与沪深300相关度很大且基本同步,贝塔值较高。
截止至2024年6月28日,新材料指数(884057.WI)下跌19.54%,同期沪深300上涨0.89%,跑输20.43个百分点。从行业横向对比来看,银行行业以21.71%的涨幅位居第一,新材料行业涨跌幅与30个中信一级行业相比排名第24位。
新材料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传统产业技术提升和产品升级,还能促进国家整体高新技术产业的进步和综合实力的提升。新材料作为支撑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底盘”,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新材料产业作为我国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有助于加强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能力。目前以房地产、建筑业、加工制造业为主力的产业结构面临发展上限,向上游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发展是必然趋势,因此新材料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成长期。
目前全球新材料产业竞争激烈,技术发展呈现新特征。从全球看,新材料产业已形成了三级梯队的竞争格局。发达国家仍然是世界新材料的主导者,美国、日本、欧盟位列第一梯队,在经济实力、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中国、韩国、俄罗斯属于第二梯队,在部分细分领域分别具有比较优势。巴西、印度等国位于第三梯队,其发展水平与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正在向制造强国迈进,新材料既可支撑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并持续保持国际竞争力,又是带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对我国在新一轮国际分工中,从新能源发电、动力和储能电池、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抓住“换道超车”机遇,抢占国际话语权具有较大战略价值。因此,发展新材料产业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安全高度。
根据工信部预计,中国新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在2025年达到10万亿元,到2035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体实力将跃居全球前列,新材料产业发展体系基本建成,并能为本世纪中叶实现制造强国提供基础支持。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1至9月中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超过5万亿元,保持两位数增长,预计到2025年产业规模将突破11万亿元。我们认为在政策推动的背景下,下游产业国产替代和制造业技术迭代升级带来的新增需求有望带动新材料行业不断打开增长空间。整体来看,新材料需求主要来自三类行业,一是通过国产替代抢占原有海外竞争对手在华市场份额,如半导体和信息通信相关行业;二是在技术封锁、政策限制的背景下实现技术上的追赶,以军工、航空航天和半导体行业为主;三是,我国在产业竞争优势的背景下自主引领产品迭代升级,如稀土行业、新能源行业。整的来看,我国材料技术不断深入、投资不断加大,国内新材料行业正在抢占市场份额、蓬勃发展。因此,新材料行业作为一个处于成长期的行业,其产业的持续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增长具有长期确定性。
技术创新是中国密封件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使得密封件产品的性能不断提升,满足了更为严苛的工作条件和使用要求,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温耐油橡胶等新型材料的应用,使得密封件在极端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得到显著延长。因此,具备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