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张省委书记、省长与企业家座谈的照片在网上火了。网友发现,不同以往的会议安排,胖东来董事长于东来坐在了省委书记和省长的中间。
通常情况下,正式会议的位次排序有着严格规定,极少出现不设座签、穿插就座的情况。让民营企业家坐中间的举动,不仅表达了会议组织者对胖东来的认可和尊重,更体现出对民营企业家和民营经济的重视。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草根创业”到新时代的“专精特新”,中国民营企业群体始终是经济版图中最具活力的增长极。数据显示,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城镇就业。正是无数像于东来这样的企业家在市场浪潮中搏击,铸就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底色。
当前,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既需要企业家的二次创业精神,更呼唤制度和环境的焕新与变革,让民营企业家“坐中间”,就是一个好的尝试。
当然,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重塑发展生态,不仅要在会议上把企业家“奉为上宾”,更要在发展过程中请民营企业家当“主角”。一方面,要深入了解民营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出更具针对性、更具操作性的政策。另一方面,要放宽市场准入,打破各种“玻璃门”“弹簧门”,让民营企业能够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除此之外,还要守住“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政企边界。
不久前,一家新兴企业的负责人在社交媒体感慨,决定落户杭州前,与当地政府的“极简”对接过程,给其留下深刻印象:两次面聊,一次审计,一次线上评审,随后企业顺利落地。从中可以看出,当地政府把工作重心转向搭建创新平台、完善要素保障,减少了不必要的行政检查等干扰,让民营企业能够将更多精力和资源投入到主营业务中,做到了“无事不扰”。同时,这种边界清晰的政企互动,既杜绝了权力寻租空间,又确保了纾困解难的响应速度,用“有事必应”回应企业需求,构建了“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增强了企业对政府的信任。
当更多“于东来”坐上政企对话的C位,当更多“胖东来”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中国经济的活力源泉必将持续奔涌。这场让民营企业家“坐中间”当“主角”的会议,将为提升经济发展质效书写新的注脚。